川藏线多少公里

时间:2024-02-26 06:31:31编辑:球迷君

#人人能科普,处处有新知#

1950年初,十万筑路大军挺进西藏,他们“一面进军、一面修路”,历时4年零8个月,修通了一条通往世界屋脊的“奇迹之路”“幸福金桥”。

据统计:筑路大军,共计跨越10条大河激流,穿越10条地质断裂带,征服了14座海拔超4000米和2座海拔超6000米的大山。

据报道: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里,共有3000多名官兵和1000多名藏汉民工长眠于公路沿线。在第一年365天中,牺牲人数最少的一天是5人。雀儿山,一个山头就牺牲了300多人。平均每公里牺牲官兵至少1.5人。

雀儿山

雪山低头、冰河让路,幸福之路,血肉来筑。

然而,3000多名牺牲官兵,有多少人留下了姓名呢?这些故事你知道吗?

最小的牺牲者一﹣难难

3岁,是难难的生命长度。

难难

1947年,临产在即的樊近真,正在开封执行任务,恰遇敌人搜查。她躲在牛棚中生下了一个女孩,并藏在马槽中。搜查无果的敌人,狠狠将刀刺向马槽泄愤。最终只刺破了裹着难难的棉被。大难不死,这就是她名字的由来。

难难,是进藏总指挥张国华将军的女儿。1950年3月7日,张国华在誓师大会上,把女儿抱上讲台,意为:“我张国华,背女出征”。全军上下士气如虹,再也没有任何怨言。年幼的孩子,并不知道进藏的凶险,她好奇的问爸爸:“西藏高吗”,并高兴的说道:“我要看西藏的雪”。

张国华将军

部队临出发前,难难突发肺炎。张国华正在开会,还把匆忙赶来通报的通讯员臭骂了一顿。

国事当前,家事只能放到一边。

病重的难难,在医院不停地喊“爸爸”,直到最后一刻,也没有等来父亲。

难难是十八军进军西藏途中,年龄最小的牺牲者。这个故事记录在张国华女儿张小康所著的《雪域长歌》中。

最为人熟知的“开山炮手”ー一张福林

张福林雕塑

1951年,筑路大军正在沿路最高的雀儿山上奋战。雀儿山海拔6168米,常年气温在零下30度左右,号称“爬上雀儿山,鞭子打着天”。在这里筑路,光靠人力不行,必须要爆破。

26岁的张福林就是炮兵班的一员,他曾创下了两炮炸掉1000多立方米坚石的纪录,被誉为“开山炮手”。

12月10日午休时,张福林照例去检查炮眼和装药的情况。突然,一块大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,来不及躲闪的张福林,瞬间被砸断了右臂和腿,小腹也砸穿了一个洞,陷入了昏迷。

“我不行了,打针也没用,节省这一针药吧”,这是醒过来的张福林对卫生员说的话。之后,他掏出口袋仅有的四元五角钱,交了最后一次党费。

纪念碑

在雀儿山旁,矗立着张福林烈士的雕像。陵墓前牌坊上镌刻着“英雄永活人间”。

张福林烈士陵园

我曾四走川藏线,张福林烈士陵园,是我见过保存最好,英雄事迹最完整。2010年,慕名前往瞻仰过,感动莫名。

一直追寻的英雄一一刘纪春是你吗?

在新修的怒江大桥旁,一直矗立着一个桥墩。每有车辆路过时,都会点上一根烟,摇下车窗,鸣笛致敬。

怒江大桥

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,桥墩里面长眠着一名十八军战士。《雪域长歌》中也提及了这个桥墩的故事。

据传,当年修筑怒江桥时,一名战士因连续作业,身体极度疲劳之下,不慎掉进了10多米高、正在浇筑的桥墩里。战友们救助无果下,只能含泪将他留在这桥墩里。

2019年,新华社曾专门探寻过这个故事,并试图寻找这位战士的名字。几经探寻,从元十八军宣传部长夏川的儿子芦继兵的口中,得知了一个名字“刘纪春”,但最终未能得到确切印证。

“也许我们再也找不到烈士的名字。”张小康说道。

另一些悲壮的事迹是:

某工兵团八连三排,正在半山作业时,因脚下岩石轰然破裂,全排跌入汹涌江水之中。排长命令年轻的战士用保险绳脱险,自己却被江水吞没了。

一五七团六连在“老虎嘴”施工,突遇泥石流,9名战士被裹挟着冲入江中,无一幸免。

甘孜保留下来的窑洞

53师卫生队女生班,在修建甘孜机场时,御寒的窑洞在大雪中坍塌,9名女兵全部牺牲。甘孜县斯俄乡,保留着近千个窑洞。山坡的顶上就是九位女烈士的墓地。

这些故事,有的有历史记载,有的为世人传颂,无一不可歌可泣,但却都没有留下英雄的姓名。

只见事迹、不见英雄。英雄无名,故事永传。

迎来亲人的烈士一一孙忠珍、吴家斌

2010年,天全县为筑路牺牲的烈士举行公祭。一位69岁的老人孙世文,终于等来了他哥哥的消息。

孙忠珍参军时才16岁,他给家中的信中提到自己要跟部队挺近西藏。而后,便杳无音讯。

1955年,山东省民政部门给孙家传来了噩耗:“孙忠珍在部队牺牲了,地点时间不详”。而后,孙家变卖家产,多次赴四川、西藏寻找,一直没有下落。

图片源于网络

天全县近年来,相继发现了18军筑路英烈的“墓群”。其中就有孙忠珍烈士的墓碑,上面记录着他生前所在部队、籍贯等。他们开展“二郎山寻亲”活动,通过多方联系,英雄オ最终迎来了自己的亲人。

另一个迎来亲人的英烈是吴振斌。

1949年,24岁的吴振斌加入了解放军。一年后,他给家中去信,说自已在修建川藏路。此后他每两三个月就给家中写一封信,直到1953年,信断了。

证明书

就在当年9月底,牵挂的吴家人接到部队的来信:“1953年5月22日,劳动模范吴振斌因为翻车,牺牲在康藏公路上”。因为多方条件的限制,吴家人一直无力寻亲。后来吴家的晚辈,再到四川寻找时,已无处可寻了。

直到2019年春节,吴振斌的侄孙吴平得知父辈的英雄事迹后,也是在网上看到了天全县“寻亲活动”,才觅得音讯。去年3月18日,5名吴家人代表,辗转1600多公里,为英雄带来了家乡的一包黄土,祭拜上了自家的英雄。

图片源于网络

在“二郎山筑路英雄墓”,还有一些英烈的名字:王德全、孙学德、胡心志、沈步云….上面简要记录着他们的职务、籍贯、牺牲时间和任务等。至今也不知道他们的亲人是否知道。而在网上“四川英烈纪念堂”,可以看到很多烈士,他们同样只有姓名、籍贯、牺牲时间等,有很多只有一个名字,甚至连他们是否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都无法证实。

以上的英烈姓名,是笔者通过多方渠道、多篇报道中收集整理的。相比于3000多名牺牲的筑路官兵来说,这些名字太少了,真的太少了。

籍籍无名、默默筑路。生命已逝、精神永存。

图片源于网络

70多年来,筑路养路大军铸就的“川藏线精神”“老西藏精神”“两不怕精神”,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,为我们留下了巍峨耸立的精幸福线之一。无数的行者,在川藏线上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享受着英雄的余荫,传颂着英雄的故事。

幸福来之不易、英雄浩气长存。

十八军英雄纪念碑

也许我们再也无法寻回他们的名字,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,将永远流传、永远崇高。

致敬筑路官兵,致敬英雄先烈。

参考资料:张小康著《雪域长歌》;《寻找英雄一一来自川藏路沿线烈士陵园的追思》;《没有终结的寻找一一追寻川藏公路上的一位无名烈士》等。

#川藏公路穿越14座险峻大山#?#川藏线#?#王牌十八军#?

上一篇:nk是什么牌子

下一篇:没有了